吴敬梓(1701- 1754),清代小说家。出生于累代科甲的家族,从小受到封建正统思想 的熏陶,但是他却厌恶举业。在吴敬梓的成长过程中,他亲身经历了封建家族在财产问题上的纠纷,认识到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丑恶,看清了缙绅人物的虚伪面目。在这种情况之下,吴敬梓和那些依仗门第的庸俗人物分道扬镳,严厉批判缙绅人物的虚伪面目。作为缙绅阶级的叛逆,吴敬梓在30 岁以前就把家财消耗一空,结果“乡里传为子弟戒”。家道的中落,使吴敬梓对世态人情有了更深切的体验,他逐渐看到了官僚的徇私舞弊,豪绅的武断乡曲,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聩,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,名士的附庸风雅和清客们的招摇撞骗,以及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卑污灵魂和丑恶嘴脸。这一切都使吴敬梓很自然地产生愤世嫉俗的感情。其用心血著成的《儒林外史》,展示了一幅 18 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,通过对封建文人、官僚豪绅、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真实生动的描写,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,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,并涉及了政治制度、伦理道德、社会风气,等等。
《儒林外史》是一部不朽的讽刺作品,其独有的讽刺艺术是整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。小说把矛头指向了儒林阶层,详细描述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,描绘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腐败和黑暗世相,对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进行了赤裸裸的批判,讽刺了儒林阶层道德堕落和精神空虚的现实。吴敬梓亲眼目睹了官僚豪绅的丑恶嘴脸,看透了纨绔子弟的真实面目,内心逐渐形成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吴敬梓在思想上开始鄙视功名利禄,对社会的庸俗产生了厌恶之情。就这样,在《儒林外史》的创作过程中,吴敬梓就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作为立文的基础,借助于锋利的现实主义目光,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世相和腐败面,把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。《儒林外史》这部巨著的艺术成就非常之大,成为我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。这要归功于作者的思想进步,他对官场黑暗和官吏昏庸的鄙视,对科举制度的厌恶,对封建礼教的不满,才使得作者更能看清现实。
【播放器】
0.无广告,无内购,无求好评。
1.离线播放,不消耗,不盗刷流量
2.可以收藏自己喜欢的曲目
3.可以自动记忆上次播放结束的时间
4.可以后台锁屏续听,屏幕上直接操作音频,无需解锁
5.可以设置播放时间,比如想播放30分钟,设置后,30分后自动停止,并记忆停播的时间点
6.支持耳机线控(播放,暂停,下一曲,上一曲,音量)
7.播放器实现了单曲目循环,专辑循环,快进,快退,跳曲等功能